卖奢侈品的商场开发商都在重仓奥莱

卖奢侈品的商场开发商都在重仓奥莱

hyde221 2025-08-16 中式家装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界面新闻记者 | 陈奇锐

界面新闻编辑 | 许悦

奥莱成为了地产开发商们的新战场。

近日,华润置地宣布将与滨海湾置业公司合作,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开设万象滨海购物村。该商场预计将在202512月开业,是华润运营的首个奥莱项目,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,由14栋街区商业楼、一栋购物中心楼组成。

华润不是唯一盯上奥莱市场的开发商。德基集团近期在南京仙林区域围挡开发德基奥莱商场;由深圳壹方城母公司鸿荣源集团开发的壹方奥莱则计划在2027年投入运营,项目总投资约250亿元,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。

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由知名开发商负责,占地面积大且具有更强的娱乐和体验效应。

过去中国消费者可能将购物本身视为首要目的,体验更多是附加项。比斯特系列中国购物村向界面新闻说道,其在上海和苏州分别运营有两处项目,而目前除了折扣之外,中国消费者对体验的关注度更高。

卖奢侈品的商场开发商都在重仓奥莱

商业地产管理公司汉博商业上海公司董事长杜斌则向界面新闻表示,未来的奥莱项目将会往度假村或者购物中心的形式发展,奢侈品牌是主力店,但餐饮、休闲等业态的占比更大,甚至会向旅游目的地的方向发展。

不过,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投入,和更不确定的回报率。但多家开发商加码奥莱市场,是因为即使在社会零售环境承压的背景下,消费者仍对此持有热情。

以王府井集团为例,在2025年第一季度,百货和购物中心业务收入分别下滑13.93%6.61%,但奥莱业务仍然录得4.13%的增长。而在2024年全年,在百货、购物中心和专业店均收入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,仅有奥莱和免税店业务录得增长。

卖奢侈品的商场开发商都在重仓奥莱
图片来源:界面图库

这两个渠道均以相对更低的价格为核心。

从行业角度来看也是如此。根据贝恩咨询的数据,2024年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消费同比下滑约18%20%,基本回落到2020年的水平。但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报告中,从2022年到2024年,中国奥莱市场规模分别增长11%9.5%4.5%

虽然增幅收窄,但至少仍是一个继续增长的市场。

这是因为,奥莱以折扣为核心的业态,能够吸引一批对价格敏感或对近年奢侈品牌频繁涨价不满的消费者。而另一个原因则是,奥莱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滞后的业态,需要品牌率先布局正价店并形成知名度,随后才能吸引消费者前去奥莱商场购物。

一个例子是,2002年,北京燕莎奥莱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一个奥莱项目,但一直到2013年才在天津开设了第二家燕莎奥莱。赢商网统计的数据显示,在2013年之前,中国奥特莱斯项目总量不足50家。但在2018年,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169家。

不过,整个市场的竞争也并非不激烈。百联、佛罗伦萨小镇、比斯特系列、王府井、杉杉、九龙仓等几家头部开发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。而这些开发商依靠过去积累的资源,更容易拿下临近城市或高铁站的优质地块,并招来知名品牌入驻。

对于那些已经运营有正价奢侈品业态的开发商来说,奥莱项目是一个与能够与品牌互相联动渠道。比如,北京华联同时运营北京SKP和八达岭奥莱,其买手渠道SKP Select里采买的设计师品牌在过季后会出现奥莱店中。

卖奢侈品的商场开发商都在重仓奥莱
天津佛罗伦萨小镇 拍摄者:界面新闻记者陈奇锐

对于早已参与奢侈业态多年的华润和德基来说,这也是它们能够布局奥莱业务的优势。而这也从侧面说明,如果没有过往积累的品牌资源,其它新入奥莱市场的开发商,很难打开局面。

一家奥莱能否成功或在开业后迅速形成知名度,取决于品牌是否齐全和货品是否足够。杜斌向界面新闻说道。由于大部分奥莱项目距离城市较远且出行耗时长,一旦初期品牌齐全度不足,消费者很难会再对商场投入后续关注。

但还有一个问题,即使开发商具有较强的奢侈品行业号召力,一个品牌能给到的存货也是有限的。

杜斌向界面新闻表示,尽管部分品牌开设有专门的奥莱生产线,但除此之外,通常需要5家至6家正价店的库存,才可以支持一家奥莱店的正常运营。当奢侈品牌正价店的货物供给一线城市周边的奥莱商场后,通常已经没有足够的货源再去二、三线城市的项目。

另一方面,许多知名奢侈品牌来自欧美,欧美奥特莱斯的货源通常更为充足。但在中国,这些奢侈品牌的门店和库存数量难和欧美市场相比,商家也很难直接获得厂家直销产品,多是通过逐级代理商或招商进货。

此外,包括古驰和菲拉格慕奢侈品牌,出于维护形象的需求,都有意在全渠道范围内缩减折扣比例和频次。这对所有的开发商而言,影响颇大。

可以理解品牌的全渠道策略,但我们的模式与正价门店并非替代关系,而是互补关系。比斯特系列中国购物村向界面新闻说道,从渠道角度来看,我们的作用是触达目标客群、提升品牌形象、并帮助品牌实现相对健康的库存周转。

卖奢侈品的商场开发商都在重仓奥莱
比斯特上海购物村 图片来源: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官网

除此之外,这些项目本身的折扣特征,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花费意愿。

小红书博主塑料草莓以消费者立场向界面新闻表示,每次在奥莱消费的最大限度是4000元或5000元以内。在奥莱购物常常会持有捡便宜的心态,如果单次消费金额超过达到两、三万元,心态上的感受,已经和去正价渠道购买已经差别不大。

对此,一种应对方法是开发商去寻找新的品类增量,尤其是那些价格低于奢侈品的品类。

奥莱业态的主力仍然是奢侈品,运动品牌带动起的整体消费额也在上升。杜斌对界面新闻说道。这主要是得益于近年户外运动潮流火热,包括迪桑特、On等部分高端运动品牌接收了因涨价而远离奢侈品的消费者。

而比斯特系列中国购物村也向界面新闻称,尽管奢侈品牌依然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品类之一,但高端运动品牌和户外品牌增长显著,而家居、设计、美妆等生活方式类品牌的热度也在上升。其中约30%的品牌组合会依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进行调整。

“很多开发商正在把奥莱项目往综合性商场和文旅方向发展,吸引消费者停留一天。”杜斌对界面新闻说道,这是因为算上来回的耗时,仅以购买折扣产品为目的,已经不足以消费者,“买东西现在可能只能成为整个体验消费里的一环。”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卖奢侈品的商场开发商都在重仓奥莱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